花東,不僅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也蘊藏著深厚的藝術潛力。江賢二藝術園區以連結在地、放眼國際為目標,一方面深耕並發掘在地原有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積極與國際藝術界交流,希望將花東的藝術推向世界舞台,打造花東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新聚落。
同時,我們關注藝術教育,透過各種工作坊、師資培育、提供教材,讓孩子們從小就能親近藝術,培養美學素養。我們相信,藝術不僅能豐富孩子們的心靈,也能為台灣的未來注入新的創造能量。
園區的創立是藝術家、建築師、企業家,以及在地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平台,讓藝術與生活緊密結合,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美好。
是作品,也是夢想——從藝術分享出發的空間
江賢二
記得80年代,我住在紐約長島的East Hampton(東漢普敦),這是位於大西洋旁的一個小鎮。因為空氣好,每年夏天都吸引眾多藝術家、文學家,及紐約的名人企業家在此創作、度假。這個地方沒有一棟高樓,有的只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綠色草原及種著馬鈴薯的美麗原野。
當時,我很幸運在這兒擁有一間小畫室及五英畝的地。從那個時候,我就起心動念,也許每年夏天就把自己的畫室開放給民眾參觀,讓大家有機會和我一樣被大自然的美所啟發,我想這是我身為藝術家所能做的,對社會的一個小小貢獻。
後來我因為年邁父親的健康而返台長住,直到2008年搬到台東海邊創作,這地方對我的藝術生命起了非常大的變化及強大能量,我又重新燃起住在East Hampton時的念頭,希望打造一個將藝術、建築融入整個台東大自然美景的藝術園區,並計劃邀請藝術家、作曲家或文學家等創作者在此短居交流。

江賢二藝術園區——聚合自然、藝術和建築的創作基地
林友寒(建築師)
我一直都非常仰慕江賢二老師的作品。《百年廟》對宗教的神聖性非具象卻又十分寫實的表達,在神秘中藏著安慰、對永恆的飄渺,帶有距離而又身在其中的奧妙。這幅畫似若繆思女神,開啟了所有人的靈感之門。
這幅寫實作品以現代抽象的畫風傳達出那抹屬於在地的靈性。
在地的靈性,對建築師而言,可以說明,做了也不一定真切。在老師的畫裡,不用說明,但是永遠都是這麼率直的感人。
江老師的作品本身就具有空間性。其實,他並不需要別人的美學意見來設計「代表他的建築」,我們建築師的角色應該是:如何在台東自然生態環境中,將江賢二老師的作品精神建構一文化公共藝術平台。
在這個前提下,設計師與團隊合作的組成不是一般以建築師為主的架構,而是一以創意溝通為主的文化平台。
設計團隊以江老師對基地所創作的草模,我的德國建築師事務所及台灣清水建築工坊廖明彬董事長負責將所有想法總整成可以建構的資訊、台東黃文榮建築師提供在地的設計整合,以及在嚴長壽總裁帶領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的行政支持下,共同以工作坊的方式集思廣義,一起平等横向的溝通創作。

從金樽到國際——帶動花東躍上國際舞台的江賢二藝術園區
嚴長壽(江賢二藝術園區共同發起人)
我覺得江老師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藝術家。一方面的他保有藝術家的純真,無窮的創意,以及對藝術的執著;另外一面的他卻是修養好,待人和氣開朗,是一位謙虛大器兼而有之的大師。尤其難得的是這些美好的特質,在他的夫人范香蘭女士身上也同樣具備。
我還記得當江老師決定要把台東畫室正式申請變更為藝術園區的前一天,我特別開車到他們位於金樽的住處,想和他們就是否要申請變更的立埸做最後的確認。因為我了解他們不假外力逐步收購周圍土地的辛苦,就是為了實現為花東建立一個國際藝術地標的願望;但另一方面,我也非常了解他們女兒的病情,無論在經濟上或精神上,都處於極需被照顧的階段。一旦申請興辦事業的程序啟動,就將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
按照通例,藝術家的夫人往往都會是那個幫巨大夢想踩剎車的人。當我懷著忐忑的心,再次確認江老師的意願時,沒想到一旁的師母竟以非常堅定的語氣表示:「先讓老師完成他的夢想吧!」在場的我可是真真實實地見證到這對夫婦堅定的宏願,或者說是師母對老師最堅實的支持。
花東原本就具備很多有潛力的在地藝術元素,我也一直認為位於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的成立,必然會是帶動花東走向國際,並點亮原本就存於花東的每一顆繁星的重要支點。但是要靠一個民間的藝術家來挑起這個重擔,它又將是何等艱鉅的一項使命。
從我個人長年的觀察,環繞著海岸山脈的花東,一邊是縱谷線,一邊是海岸線。縱谷線是以池上為中心,在台灣好基金會與在地鄉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加上長年累積以蔣勳等為首的一系列藝術家駐村,以及穀倉藝術館的成立,已經成為花東縱谷線重要的文化據點。而海岸線上無論是加路蘭的漂流木作品,都蘭的拉黑子‧達立夫、希巨‧蘇飛、賴純純,長濱、豐濱的項鍊工作室,拉飛‧邵馬和葉海地的Laboratory實驗平台,台東市的鐵花村與台東糖廠,南迴的謝聖華、高獻庭、安聖惠等創作工作者,甚至再加上綠島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所可能發揮更多想像力的創作。另外,還有胡德夫、桑布衣、舒米恩、以莉‧高露,陳建年等數不盡的音樂人,以及布拉瑞揚與各族群原住民的舞蹈元素,花東真的是台灣充滿文化藝術資產的地方。客觀地說,它有絕對的條件,能夠發展成具有國際高度卻又完全展現東海岸特色的藝術新聚落。
此外,從更廣的藝術文化規劃角度來看,隨著江賢二藝術園區的成立,未來的花東文化之旅將可以由花蓮沿著縱谷線南行,經池上到臺東市,甚至到知本、南迴;或者一路沿著海岸線北上,經過加路蘭、都蘭、金樽、成功、長濱。而位於海岸線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與跨過海岸山脈的池上,又正好兩相呼應,花東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節地標,必將指日可待。衷心期盼,這個攸關花東永續生存的願景,能夠早日實現。
謹在此,對江老師及所有參與促成這個計畫的夥伴,致上由衷的敬意。